11月14日是
“联合国糖尿病日”
今年的宣传主题为
“糖尿病与幸福感”
缺乏运动、“三高”饮食、吸烟、喝酒、熬夜……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侵袭,在世界范围内,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而我国更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。
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?降糖就得少吃主食?糖尿病是富贵病很难预防?只要吃上了降糖药就等于进入保险箱……关于糖尿病,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。
一、糖尿病画像
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(或)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“三多一少”(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体重减轻),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,可以诊断为糖尿病:
Tips
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≥11.1mmol/L(200mg/dl);
空腹血糖水平≥7.0mmol/L(126mg/dl);
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≥11.1mmol/L(200mg/dl)。
二、糖尿病风险自测
三、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?
随着时间的推移,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、血管、眼睛、肾脏和神经。
1、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,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两至四倍,糖尿病成人出现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会上升两至三倍。
2、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。
3、糖尿病肾病是最严重的微血管合并症之一。主要原因是高血糖引起肾动脉硬化,后期产生大量蛋白尿,再严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。
4、由于高血糖产生的代谢产物会破坏正常眼底的毛细血管,发生微血管瘤和出血,早期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和出血斑的症状,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失明。
5、足部神经病变(神经受损)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,增加了患足部溃疡、感染以及最终需要截肢的可能。
四、不良生活方式带来“甜蜜的烦恼”
糖尿病的“内因”即遗传因素,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血亲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会高于一般人;“外因”则是环境因素,热量过剩、活动量减少、生活压力大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健康中国行动指出,高盐、高糖、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。
得糖尿病和吃糖有关系吗?
很多人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或主食太多,事实当真如此吗?非也。其实是高脂等高热卡食物吃太多,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所致。因此,盲目地减少乃至不吃主食,改吃蔬菜加肉类的饮食方式是不均衡、不正确的。总体来看,应适度减少高热卡、高能量食物的摄入。
五、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误区
误区1:药越贵越管用。判断降糖药好坏的标准主要在于有效(个体化)、毒副作用低(安全性高)、质优价廉和使用方便等。
误区2:盲目用药。用药事关生命安危,请您务必听取医生意见,结合自身病情合理用药。即便是在用药后,医生也会进行长期观察,并根据病情波动进行用药评估并酌情调整。
误区3:吃上降糖药后就以为进入保险箱,常年不复查不随诊。随着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,药物机制和作用机理也与时俱进,请您一定要定期找专科大夫随诊复查、评估病情并调整用药。
六、糖尿病的三级预防
一级预防:中国的大庆研究是世界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第一个随机临床试验,与芬兰的DPS研究和美国的DDP研究共同被誉为“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”。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。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和保持运动。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管住嘴、迈开腿,尽可能延缓发病,并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二级预防:对已经发病的患者,密切监测血糖,规律就诊,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,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。
三级预防:对已患糖尿病且病程较长以及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,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延缓并发症进程,减轻致残致死的风险。
防“糖”之路
需要每个人增强健康意识
做好自己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